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症状信息 > 肌痛介绍

肌痛症状

就诊科室:
[麻醉医学科] [] [疼痛科]
相关疾病:

介绍

 

  纤维肌痛综合症(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肌肉骨骼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

病因病理

肌痛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与睡眠障碍、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及免疫紊乱有关。

  1.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累及60―90%的病人。表现为睡眠易醒、多梦、晨起精神不振、疲乏、有全身疼痛和晨僵感。夜间脑电图记录发现有α波介入到Ⅳ期δ睡眠波中。用铃声干扰志愿者非快动眼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亦可诱导出上述脑电图图形及临床症状。其他影响睡眠的因素如精神紧张、环境噪音均可加重纤维肌痛综合症症状。因此推测,这种Ⅳ期睡眠异常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开门见山中起重要作用。

  2.神经递质分泌异常

  文献报道血清素(serotonin,5-HT)和P物质(substance P)等神经递质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血清素的前体是色氨酸、食物蛋白中的色氨酸在肠道被吸收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部分呈游离状态。游离的色氨酸可被载体携带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然后,在5-HT能神经元中经羟化和脱羧作用生成5-HT。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在部分被突触前神经末梢重摄取,部分经线粒体单胺氧化酶作用生成无活性的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T也存在于消化道粘膜、血小板及乳腺细胞中,由于它很难通过血-脑屏障,所以中枢神经系统与外周血中的5-HT分属两个系统。经研究发现:①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血浆中游离色氨酸及其转运率(trannsport ratio)减低。减低的程度与肌肉骨骼疼痛呈相关,即血浆浓度及转动比率越低,疼痛越明显。②血小板膜上的高亲合力的5-HT受体,丙咪嗪 可与5-HT竞争性地结合到血小板受体上,用氚标记的丙咪嗪测定血小板膜上的的5-HT受体密度,发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比正常人受作用。③纤维肌前综合征现人脑组织中5-HT比正常人明显减少。实验表明,5-HT可调节非快动眼睡眠、减低对疼痛的敏感性,改善抑郁状态,还可加强麻醉的镇痛作用。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和胺苯环庚烯(cyclobenzaprine)可5-HT向5-羟吲哚乙酶转化,增加5-HT浓度,故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一定疗效。相反,给予色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对氯苯丙氨酸(parachlorophenylalamine)会出现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疼痛,停用这种药物后,疼痛消失。

  另一种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关的神经递质是P物质。Littlejohn发现,物理或化学刺激可诱导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产生明显的皮肤充血反应,这种过度反应可能与存在着持续的末梢伤害刺激有关。由于这些刺激,皮肤多型伤害感受器(polymodal cutaneous nociceptor)反射性地从神经末梢释放病理量的P物质,后者又可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强及一种神经源性炎症(neurogenic inflammmation)。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后,背根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将合成更多的P物质,以便维持一个恒定水平。合成的P物质同时向末梢和中枢双向传递,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P物质含量增高。由于它的缓慢但持久而强烈的兴奋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必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还发现在正常或高水平的5-HT存在下,P物质对感觉神经冲动的发放有一个阻抑作用。缺乏5-HT,它将失去这种控制作用,导致痛觉过敏。

  3.免疫紊乱

  一些作者报道在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的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反应物沉积,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纤维肌痛综合病人肌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提示有急性血管损伤;组织缺氧及通透性增强。病人常述的原因不明的体重增加,手弥漫性肿胀及夜尿增多可能与通透性增强有关。

  此外,初步研究发现,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在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升高。接受IL-2治疗的肿瘤病人会出生纤维肌痛综合征样症状,包括广泛的疼痛、睡眠障碍、晨僵及出现压痛点等。还发现α干扰素可引起疲乏。上述现象提示免疫调节紊乱。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能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的发开门见山有关。

症状检查

肌痛应该如何诊断?

  纤维肌痛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最常见的发病年龄25―45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下述4组症状:

  1.主要症状:全身广泛疼痛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具有症状。虽然有的病人仅主诉一处或几处疼痛,但1/4的病人疼痛部位可达24处以上。疾病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头、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刺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

  另一个所有病人都具有症状为广泛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病人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

  2.特征性疾病:这一组症状包括睡眠障碍、疲劳及晨僵。约90%的病人有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易醒、多梦、精神不振。夜间脑电图显示有α波介入到非快支眼节律中,提示缺乏熟睡。50―90%的病人有疲劳感,约一半病人疲劳症状较严重,以至于感到“太累,无法工作”。晨僵见于76―91%的病人,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

  3.常见症状:这一组症状中最常见的是麻木和肿胀。病人常诉关节、关节周围肿胀,但无客观体征。其次为头痛、肠激惹综合征。头痛可分偏头痛或非偏头痛性头痛,后者是一种在枕区或整个头部的压迫性钝痛。心理异常包括抑郁和焦虑也比较常见。此外病人劳动能力下降,约1/3的病人需改换工作,少部分人不能坚持日常工作。以上症状常因天气潮冷、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而加重,局部受热、精神放松、良好睡眠、适度活动可使症状减轻。

  4.混合症状: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很少见,大部分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同时患有某种风湿病。这时临床症状即为两者症状的交织与重叠。纤维肌痛综合征常使与之共存在风湿病症状显得更严重,如不认识这种情况常会导致对后者的过度治疗和检查。

鉴别

肌痛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症状如疲乏、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它需要下列几种疾病相鉴别。

  1.精神性风湿痛:纤维肌痛综合片易与精神性风湿病相混淆,但两者有显著不同。精神性风湿有带感情色彩的症状。如把疼痛描述成刀割炎烧样剧痛,或描述为麻木、发紧、针扎样或压迫性疼痛。这些症状常定位模糊。变化多端,无解剖基础,且不受天气或活动的影响,患者常有精神或情感紊乱,如精神神经病、抑郁、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病。区别两者是重要的,因前者更难处理,常需精神病专家治疗。

  2.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包括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特发性慢性疲劳综合征。表现为疲劳、乏力,但缺少基础病因。检查患者有无低热、咽炎、颈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测定抗EB病毒包膜抗原抗体IgM,有助于鉴别二者。

  3.风湿性多肌痛:风湿性多肌痛表现为广泛性颈、肩胛带、背及骨盆带疼痛。但根据血沉快、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滑膜活检示炎性改变、对激素敏感等特点,可与纤维肌痛综合征相鉴别。

  4.类风湿关节炎:RA和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均有全身广泛性疼痛、发僵及关节肿胀的感觉。但纤维肌前综合征的关节无肿胀的客观证据,它的晨僵时间比RA短,实验室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血沉、关节X线片等也都政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疼痛分布范围较广泛,较少局限于关节,多位于下背、大腿、腹部、头部和髋部,而RA的疼痛多分布于腕、手指和足趾等部位。

  5.肌筋膜痛综合征:肌筋膜痛综合征亦称局限性纤维炎,也有学问压痛点,易与纤维肌前点征相混淆。但两者在诊断、治疗和预后上都有不同之处。

  肌筋膜痛综合征的压痛点通常叫激发点,按压这一点,疼痛会放射到其他部位。虽然病人感到疼痛,但他们可能不知道激发点任何处。

  肌筋膜综合征通常只有一个或聚集在局部的几个激发点。激发点起源于肌肉,受累肌肉活动受限,被动牵拉或主动收缩肌肉均可引起疼痛。用1%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激发点可暂时消除疼痛。它与纤维炎不同,没有广泛的疼痛、僵硬感或疲乏等症状。但是如果持续性的疼痛引起Ⅳ期睡眠障碍,肌筋膜综合征就可能演变为纤维肌痛综合征。

  肌筋膜综合征通常由外伤或过劳所致。一般预后较好。





预防

肌痛应该如何预防?

  一、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 为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首选药,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但对压痛点无作用。

  ①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阿米替林(12.5~25mg/d 睡前)临床应用广泛,1~2周起效,可明显改善睡眠质量、疼痛,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口干、便秘、视物模糊、排尿困难和体位性低血压等副反应。

  ②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该类药物疗效不优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联合使用改善患者睡眠、疲劳、疼痛等症状,提高患者情绪。常用药物有氟西汀(20~40mg/d)、舍曲林(50mg/d)、帕罗西汀(20mg/d)。

  ③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NE)再摄取抑制剂(sNRIs):度洛西汀(60~120mg/d,分2次口服)、米那普伦(25~100mg/d,分2次口服)和文拉法辛(37.5~75mg,分3次口服)也有一定疗效,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需注意的是度洛西汀与地昔帕明、帕罗西汀、苯妥英纳、华法林、利奈唑胺等合用时,可能会增加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伴有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选择米那普仑。④高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吗氯贝胺(300~450mg/d ,分2~3 次口服)口干、便秘、排尿困难等抗胆碱能不良反应或中枢兴奋作用较少,但该药禁止与上述其他抗抑郁药物及哌替啶、可待因等联合使用。

  (2)肌松类药物: 环苯扎林(10mg/d,睡前)可减轻疼痛症状,但乏力、嗜睡、口千、头晕、心动过速、恶心不良反应常见。

  (3)第2代抗惊厥药: 普瑞巴林(150~450mg/d ,分3次口服) 是γ-氨基丁酸类似物,可减少P物质、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是首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可与三环类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联合应用。

  (4) 镇痛药: 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曲马多(150~300mg/d,分三次口服)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效;阿片类药物因其明显不良反应,如药物耐受、成瘾、便秘、恶心等,不推荐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有效,常作为临床辅助用药,但是目前无有效证据。

  (5)非麦角碱类选择性多巴胺D2和D3受体激动剂: 普拉克索(0.375~4.5mg/d ,分三次口服),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Ib级),对压痛点以及精神症状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不良反应轻微。

  (6)镇静药:镇静催眠类药物可缩短入睡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但对疼痛缓解效果不明显。常见的镇静药包括唑吡坦(10mg/d,睡前口服)、佐匹克隆(3.75~7.5mg/d,睡前口服)。

  (7)激素类药: 目前普遍认为糖皮质激素对纤维肌痛综合征无效,不推荐使用。

  (8)其他:其他药物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5mg/d)可改善纤维肌痛综合征症状,另外S-腺苷蛋氨酸、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疗效不确切。

  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已经成为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病人教育、有氧训炼、认知行为治疗、多学科综合疗法等已被多个指南推荐。

  (1)患者教育:要注重医患沟通,患者充分了解病情,并认识到紧张和压力是病情持续及加重的重要因素,解除心理负担,重新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有氧训炼和力量训练:每周2~3次有氧锻炼可明显缓解疼痛、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认知行为治疗:有涉及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进行专业的认知行为治疗,可使这部分患者的患者的疼痛严重程度、疲劳、心理障碍得到改善。

  (4)沐浴疗法:可缓解疼痛和疲劳、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抑郁。

  (5)心理治疗、催眠疗法、针灸、电疗等物理治疗等目前也被运用,疗效尚不明确。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孙念绪

孙念绪 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

普外科及胸外科

擅 长:

胃肠道肿瘤的外科治疗、胃肠道肿瘤联合脏器切除...[详细]

申善威

申善威 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擅 长:

[详细]

刘成功

刘成功 医师

其它

擅 长:

内科,儿科,心理等疾病[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