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厚的个人首页

刘宝厚医生简介

  1957年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交通大学医学院), 1959—1962年参加甘肃省首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结业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国家级名老中医。2004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现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1、2届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1、2届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委。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分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6部。2006年由中国中西医结合收录入《中国中西医结医学家传》,2011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本人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56年,肾脏病专业38年。擅长诊治各种急慢性肾脏病,提出的“中西医双重诊断,中西药有机结合,”的临床医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疗效。在诊治肾脏病方面,经过30余年的潜心钻研,现已形成“标本兼治,祛邪安正”,“湿热不除,蛋白难消”,“瘀血不去,肾气难复”的学术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研制出的系列纯中药制剂,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发表的论文统计,治疗慢性肾炎374例的总有效率为93.23%,肾病综合征238例的总有效率为88.5%,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同时还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降低复发率。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144例,总有效率87.84%,不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对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改善肾脏功能,延缓透析时间,也有显著的效果。由他提出的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方案,1985年被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采纳为全国试行方案,并由卫生部收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6年在此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修改,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上世纪7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将血液流变学检测用于肾小球疾病血瘀证的诊断、辨证、治疗和疗效评定上,为国内学者广泛应用,成为一项公认的客观指标。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8部,其中《内科诊断与治疗》自1986年出版发行后,颇受读者的欢迎,五年中连续重印6次,1994年又再版,获甘肃省优秀论著一等奖。合编《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第1副主编)获1988年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编著出版《刘宝厚诊治肾脏病经验》(30万字)。2011年主编出版《我的中西医结合之路》(69万字)。主持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卫生部科学大会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1994年受聘于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协助创建了中医肾脏病专业,经省,市卫生厅(局)批准,分别成立了省、市中医肾病治疗中心,现已发展为省、市级重点学科。带徒3批(国家级1批,省级2批)。近年来坚持每周查房2次,门诊3次,年诊治肾脏病患者7000余人次,为培养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人才和诊治肾脏病患者仍在孜孜不倦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