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频 > 中医科 > 中医科综合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是什么

阅读:3.27w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中医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清代医家唐容川所著的《血证论》当中,提出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为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至今对于临床治疗血证还具有指导意义。针对病机证候,我们是以益气摄血为止血之纲,以滋养阴液为补血之本,以消瘀活血为宁血之要。虽然是出血性的疾病,但是血止之后从经络溢出,而未排出体外的血液又是瘀血,既与好血不相合,容易化热,形成肿块或刺痛,又容易变生他证,必须要及时地消除,以免带来后患。

相关视频推荐
  • 什么是血证 阅读:3.34w
    血证的含义如下:部分血液病患者容易有皮肤的瘀斑瘀点、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甚至于是尿血、便血、咯血,凡是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都属于血证的范畴。中医学指出,凡是血液不寻常的、上溢于口鼻诸窍、下泄于前后二阴、渗出于肌肤所导致的疾患,我们把它统称为血证。血证是见于清代唐容川所著的《血证论》,它包括血液的生成运行、生理功能、病理状态治疗等内容,根据出血的部位再确定这些二疾的名称,比如以鼻出血为主,诊断就是血证鼻衄;以牙龈出血为主,诊断是血证齿衄;以咳嗽带血为主,诊断就是血证咳血;血液从口中吐出为主,叫做血证的吐血;血从大便而出,叫做血证的便血;血从小便而出,叫做血证尿血;血证溢出于皮下,称为血证紫斑。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血证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阅读:6.32w
    凡是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失调,而致血液不循经脉运行,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病,统称血证。在古代医籍中称其为血病或失血。其主要 包括鼻衄、齿衄、咯血、吐血、尿血、便血、紫癜等几个方面。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血证临床表现有哪些 阅读:5.18w
    血证以出血为突出表现,随其病因、病位的不同,而表现为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随病情轻重及原有疾病的不同,则有出血量或少或多、病程或短或长及伴随症状等的不同。与出血同时出现的症状及体征,以火热亢盛、阴虚火旺及正气亏虚证候为多见,所以掌握这三种证候的特征,对于血证的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血证的主要病机是什么 阅读:3.08w
    血证的主要病机包括热毒论、虚损、血瘀。热毒可以是由外感所致的,也可以是从内生的热毒而化,那么热毒伤血,破血妄行,或者是饮食劳倦、疾病、药物等,这些都是引起虚损的直接的原因。虚损可以累及的脏腑,多数都是肺、肝、脾、肾,并且常常损及气血阴阳,它的出血多数都是清晰而淡,而这种阴血亏虚的患者脉道空虚、血不循经、虚火着落之后破血妄行,然后导致的出血多数都是颜色比较鲜红,量是偏多的,阳气虚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骨脉无力。血瘀由多种因素都可以导致,血瘀形成以后又可以阻滞经脉,血不循经、旁流外出而导致出血。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什么是血证治疗中的治火 治气 治血 阅读:3.05w
    血证治疗中的治火、治气、治血含义如下: 1、治火:火热熏灼可以损伤脉络,这时我们根据虚实的不同,实火清热泻火,虚火滋阴降火。 2、治气:指气为血之帅,气能够统血,对于实证清气降气,对于虚证补气益气,进而达到治血的目的。 3、治血:《血证论》中说:“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适当地选用凉血止血、收敛止血、活血止血的药物,是血证治疗当中通常应用的一种治法。治疗血证应当针对血证的病因病机,以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的虚实和病情的轻重而辨证论治,对于血证的治疗,可以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
    许亚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 中医治疗肝病 阅读:3.08w
    肝病在中医上把它认为是湿毒,湿毒侵犯了肝脏,所以治疗肝病主要就是祛湿,祛湿分湿热、湿浊、寒湿以及血虚、血瘀。 中医治疗关键是辨证,特别是在急性期。肝病急性期都属于湿热,急性期治疗湿热就是治肝脏正在进行的炎症。炎症越重,化验上转氨酶、黄疸指数就越高,消了炎症就保住了肝脏,所以保肝并不是指吃什么营养品或保护肝细胞的药。 保肝主要就是抗炎,治住炎症就是保肝。中医上主要是清热利湿,如:茵陈蒿汤,利湿退黄,以及三黄汤、黄连解毒汤等,这些清热解毒、利湿的方法是中医治疗肝病的较好方法。 至于慢性期跟后期的肝病,还需要培补脾肾,关键就是治得越早越好,在湿热期治疗能够逆转病情。
    武学文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