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

疾病别名:
腰突症
就诊科室:
[] [骨科] [中医科] [针灸科] [外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腰间盘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和髓核组成,分布在腰椎骨间。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所致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从而出现腰腿放射性疼痛。患有椎间盘突出症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不适宜穿带跟的鞋,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负跟鞋。日常生活中应多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 腰突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引起腰腿痛最主要的原因,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为骨科临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占骨科门诊下腰痛患者的10%-15%,和因腰腿痛住院病例的25%-40%。腰椎间盘突出是当今的多发病,而且康复难度较大,需要改变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病因

一、退行性变:目前认为,其基本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退行性变是一切生物生、长、衰、亡的客观规律,由于腰椎所承担的特殊的生理功能,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比 其他组织器官要早,而且进展相对要快。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所谓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即由于椎间盘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弯曲、后伸等活动,易造成椎间盘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退行性改变。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二、其他因素:1、外力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部分人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例如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煤矿工人和建筑工人需经常弯腰提举重物。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2、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

(1) 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特别是在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加微弱。

(2) 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3) 腰骶段先天异常:腰骶段畸形可使发病率增高,这些异常造成椎间隙宽度不等,并常造成关节突出,关节受到更多的旋转劳损,使纤维环受到的压力不一,加速退变。

3、种族、遗传因素:有色人种发病率较低,例如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等发病率较其他民族明显要低。

【病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突出前期:髓核因退变和损伤可变成碎块状物,或呈瘢痕样结缔组织,变性的纤维环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薄变软或产生裂隙。此期病人可有腰部不适或疼痛,但无放射性下肢痛。也有的人原无病变,可因一次大的暴力引起髓核突出。

2、突出期:外伤或正常的活动使椎间盘压力增加时,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或破裂处突出。突出物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即发生放射性下肢痛,或压迫马尾神经发生大小便功能障碍。在老 年患者,可因椎间盘退变,整个纤维环变得软弱松弛,椎间盘可呈弥漫性向周围膨出。

3、突出晚期:腰椎间盘突出后,病程较长者,椎间盘本身和其他邻近结构均可发生各种继发性病理改变。

【诱发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因素是椎间盘退变,但某些诱发因素可致使椎间隙压力增高,引起髓核突出。此种诱发因素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年龄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好发年龄在30-50岁,平均手术年龄在40岁,因此退变可能是其重要因素。

2. 身高与性别:有人认为身材过高也会易发腰突症,而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5倍。

3. 增加腹压:临床上有约1/3的病人在发病前有明确的增加腹压的因素,如剧烈的咳嗽、喷嚏、屏气、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高,破坏了椎节与椎管之间的平衡状态。

4. 不良体位:人在完成各种工作时,需要不断更换各种体位以缓解腰部压力,如长期处于某一体位不变,即可导致局部的累积性损伤。特别是长期处于不良姿势更容易诱发本病。

5. 职业因素:重体力劳动者发病率最高,白领劳动者最低。汽车驾驶员由于长期处于颠簸和振动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大且反复变化,也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6. 受寒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破裂

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最多见的症状为疼痛,可表现为腰背痛、坐骨神经痛,典型的坐骨神经痛表现为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的放射痛。据临床统计,约95%的腰突症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80%的患者有下肢痛。特别是腰痛,不仅是腰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症状,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

疼痛发生主要是由于突出、变性的髓核对邻近组织(主要为窦椎神经及脊神经根)的刺激与压迫,同时髓核内糖蛋白等生物物质溢出,释放组胺等引起局部化学性炎症,引起的化学性和机械性神经根炎所致,引起或轻或重的慢性腰腿痛。而且腰椎的退变也往往同时发生在腰部的其他组织,如腰椎间小关节,韧带,腰部肌肉等,造成这些组织局部的慢性炎症,引起疼痛。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加重,使腰腿痛进行性发展。

检查

1、X线:腰椎间盘所包括的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密度均较低,在X线下并不显影,因此临床上腰突症患者的腰椎X线平片可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变化,甚至无异常变化。因此单纯腰椎平片并不能作为有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依据,但X线能发现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和结构异常,对提示椎间盘的退变有重要意义,并且能排除其他的一些腰椎疾患,如腰椎结核、肿瘤和腰椎滑脱等。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病史、体征和X线平片即能作出初步的诊断。

2、CT检查:腰椎的CT可以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受压的情况,同时还可显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椎管和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率达到80%-92%。

3、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没有辐射,可以多方位成像(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和斜面),对解剖细节显示较好,对组织结构的细微病理变化更敏感(如骨髓的浸润),可以排除神经和脊柱肿瘤等。对于一些落到椎管的髓核组织也不会遗漏。

4、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利用椎管内蛛网膜下腔的空隙,注入造影剂后在X线下摄片,显示椎管内部结构。目前常用水溶性造影剂,能较清晰地显示硬膜腔、马尾神经和神经根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可达90%左右,主要X线表现为硬膜囊压迫征象和神经根鞘压迫征象。但由于CT和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无创伤且诊断率更高,脊髓造影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大大减少,而且由于它副作用较大,甚至可能造成截瘫等严重情况,目前主张慎重选用。

5、肌电图:肌电图是对周围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并记录肌肉在静止、主动收缩和支配其的周围神经受刺激时的电活动,同时也可用来测量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上,肌电图主要通过检查双下肢肌肉的兴奋性来反映相应神经根的状态,并根据异常电活动的分布范围来判断椎间盘突出和神经根受压的节段。在脊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受压的病人,肌电图阳性率可达80%-90%,但与CT和MRI相比并不是首选的检查手段,可用于辅助诊断和判断神经根的受压情况,同时也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治疗后神经根恢复情况的指标之一。

并发症

腰突症的手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已经过几十万例、上百万例患者的检验。但任何操作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腰突症手术也不例外。手术相关并发症有术中出血、血管损伤、硬脊膜损伤、马尾神经损伤、神经根损等。手术后围手术期有可能出现休克、深静脉栓塞,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尿路感染,腹胀呕吐等全身并发症。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迅速给予正确处理。

尽管存在以上风险,只要诊断明确,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操作仔细,术后密切观察。严格遵守诊疗常规,对于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说,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低,至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就更罕见了。至于民间相传的手术导致瘫痪的情况更是极为罕见。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手术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主要的术后并发症有:

1、下肢疼痛未消失去:可能患病时间太长,神经受压过久,或者压迫太厉害,导致神经根炎症不能消退,功能难以恢复。(术后给予充分的营养神经药物,大多患者会有较满意的好转)或患者术后活动不当,或神经根管狭窄压迫未解除。若术后疼痛消失,一段时间以后复发,或健侧肢体出现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继发退行性改变、不稳引起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或其它节段有新的突出或狭窄。

2、腰痛未消失:尤其老年患者,大多合并有骨质疏松和腰肌劳损,治疗好腰椎管狭窄毛病后,仅仅解决了导致腰痛的一个毛病,其它疾病仍然存在。所以手术后腰痛还会存在,骨质疏松需要长期药物治疗,腰肌劳损需要坚持不懈的锻炼才会见效。

3、手术后少见的并发症:

(1)硬膜外血肿。较大的血肿会造成神经根及马尾受压,应及早手术清除。

(2)腰椎间隙感染。如果术后一周左右出现剧烈腰痛及腰肌痉挛,伴低热、白细胞升高,应考虑腰椎间隙感染。给予抗菌素治疗和石膏固定。

(3)另外还可能有一些远期并发症如:脊柱融合失败,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脊柱不稳定,脊柱畸形,神经根粘连等。

治疗

【中医外敷疗法】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腰椎间盘突出可以外贴 腰突正骨 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阴阳平衡,渗透于表皮,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局部血液微循环,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腰椎疾病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改善病变周围组织营养,起到修复骨病组织的作用,最终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外敷膏药是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不知道治好了多少疑难杂症,一直以来被国人引以为骄傲。外用乌拉坤膏以“风寒湿邪,痹阻经脉,致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能彻底治疗腰间盘突出。

【自我治疗】

1、腹肌锻炼。

也就是仰卧起坐。每次做十个,每天三次。(可根据患者的体质来定,不可逞强)。

2、交叉扭腰。

两脚分开与肩宽,脚尖向内两臂伸直,一手在体侧,一 手举过头顶。如果右手在上,先向左侧后方摆。左侧相反。于此同时腰部也随之扭动,左右各100次。

3、抱膝触胸。

处于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住膝部,使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一上一下为一个动作,可持续30个。

4、腰背肌锻炼。

处于平卧,双膝弯曲放在床上,然后用力将臀部抬起,离开床面10厘米。这时您会感觉到腰背部在用力,坚持5秒钟,反复10下。

【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疗法,约80%以上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均可得到缓解和痊愈。但保守疗法的判断对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全面询问患者病史、仔细检查身体和认真参照相关辅助检查,同时要对疾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不仅要采取恰当的疗法,还要指导病人进行正确的康复锻炼,另外要详细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病人,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疗法有:

1、日常家庭治疗;

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轻微,不需要做特殊的治疗。第一,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第二,应用其他方法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腰椎病的发生和发展并治疗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据调查,腰部肌肉韧带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继续发作发展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腰部周围韧带,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一方面,建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日常居家治疗时多关注国内常用的一些医疗器械,比如,腰痛治疗带等等,都属于日常居家的常用方法。

2、 牵引治疗;

3、推拿按摩治疗;

4、物理治疗;

5、 消炎镇痛药物的治疗,主要有:扶他林等,此类药物适合于大多数病人,但少数病人有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慎用或禁用。

6、 减轻神经根水肿药物的应用,如甘露醇、激素等,这类药物的消炎镇痛作用非常突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发作期尤其明显,但甘露醇对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激素在停止用药容易出现症状反跳现象。

【推拿治疗】

(1)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俯卧,在患侧腰臀及下肢用轻柔的滚、按等手法进行治疗,促使患部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速突出髓核中水分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2)拉宽椎间隙,降低盘间压力,患者仰卧,用手法或器械进行骨盆牵引,使椎间隙增宽,从而降低椎间盘内压力,甚至出现负压,便于突出物回纳,同时可扩大椎间孔和神经根管,减轻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

(3)增加椎间盘外压力:患者俯卧,用双手有节奏 地按压腰部,使腰部振动,然后在固定患部情况下,用双下肢后伸扳法,使腰部过伸。本法可促使突出物回纳或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

(4)调整后关节,松解粘连:用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手法,以调整后关节紊乱,相对扩大神经根管和椎间孔。由于斜扳和旋转复位时,腰椎及其椎间盘产生旋转扭力,从而改变突出物 与神经根的位置。反复多次进行,可逐渐松解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粘连。再在仰卧位用强制直腿抬高以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对松解粘连可起一定作用。

(5)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功能:沿受损神经根及其分布区域以衮、按、点、揉、拿等法,促进气血循行,从而使萎缩的肌肉及麻痹的神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微创治疗】

微创治疗是近年来医学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治疗手段,代表着医学的新方向。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治疗具有不开刀、无痛苦、不出血、零损伤、恢复快等显著优势,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微创治疗方法的目的是消除腰椎间盘突出的髓核以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微创治疗技术采用可视设备,创口不足一厘米有些甚至不足一毫米。消融或摘除髓核,从根本上解除致病因素,因而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微创方法治疗腰椎病有很多种方法,具有创口小,痛苦小等特点,一般治疗腰椎病治疗过程不会超过一个小时,其中“AD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6]只需30分钟,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

【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原则是严格无菌操作,尽量保留不必去除的骨结构和软组织结构,以最小的创伤达到足够的显露,仔细彻底地去除病变组织,达到治疗目的。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有开窗法、半椎板切除以及全椎板切除等方法。开窗法软组织分离较少,骨质切除局限,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大多数椎间盘突出可采用此方法。椎间盘突出合并明显退行性改变,需要比较广泛的探查或减压者,可采用半椎板切除术。

中央型突出粘连明显,或中央型腰椎管狭窄需要双侧探查及减压者,可采用全椎板切除。除传统的椎间盘摘除术外,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以及晚近的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术。

医院在国内开展了显微腰椎间盘摘除术,这些非常规手术方法均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及不断完善,更对医生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开展微创方法治疗腰突症的并发症常有耳闻,给患者的痛苦雪上加霜,故应严格掌握其特殊适应症,注意防止并发症,为患者求得最大利益。在腰突症伴有一些复杂的腰椎疾病,如腰椎不稳、滑脱、椎管狭窄、巨大突出、突出复发等,就可能需要做腰椎融合手术了。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彭亦良

彭亦良 副主任医师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骨科

擅 长:

创伤骨科、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后遗症及骨肿瘤...[详细]

林进

林进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擅 长:

各种膝关节、髋关节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各种疑难...[详细]

孙天胜

孙天胜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骨科

擅 长:

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特别是治疗脊柱...[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