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行经泄泻介绍

行经泄泻疾病

就诊科室:
[中医科综合] [针灸科] [中医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行经泄泻,每逢月经来潮时大便溏薄或泄泻次数增多,经后大便恢复正常者称“经行泄泻”。本病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3日即开始泄泻,至经净后,大便即恢复正常,也有至经净后数日方止。这种证候可持续数年,日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以育龄期妇女多见,中药治疗预后良好,属中医的经行前后诸证,相当于西医的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病因

行经泄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脾气虚弱 脾司运化,脾气主升,脾能统血。


当经行之时,则血注于冲脉,以为月经。如因脾气素虚者,经行时而脾气更弱,以致运化无权,清气下陷,导致水湿停滞于肠,而为经行泄泻。


2、肝旺脾弱


肝主藏血,其性喜疏泄条达,如因肝气郁结,肝郁横逆,克制脾气,则运化乏力,而脾气益虚冰温下流,亦可引起经行泄泻。


3、脾肾两虚


脾之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运以助消化,肾阳不足,则导致脾阳不振,湿浊内聚,经行脾肾更亏,湿困脾阳而致经期大便泄泻。

症状

行经泄泻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根据每逢月经前或月经期出现大便溏薄或大便泄泻,经净后大便恢复正常进行诊断。


2、需与慢性肠炎及其他肠道疾病作鉴别,可作大便常规检查、大便培养和肠镜检查等。

检查


行经泄泻应该做哪些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行经泄泻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脾气虚弱 经前或经行大便泄泻,呈周期性的发病,轻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隐隐作痛,或不痛,或肠呜,面色少华,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脉迟缓无力。


2、肝旺脾弱 经前或经行大便溏薄或泄泻,倦怠乏力,少腹、胸胁胀痛,腹痛即泻。苔薄白,舌淡,脉细而弦。


3、脾肾两虚 月经前或经行大便清薄,或五更泄泻,面色晦黯,腰腿酸软,下肢畏冷,或脐中隐痛,小便清长。苔白滑,舌质淡,脉沉迟,或沉细。


并发症

行经泄泻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轻者大便溏薄,重者大便清稀,每日2~3次,下腹隐隐作痛,或不痛,或肠呜,面色少华,精神倦怠,饮食不佳。苔薄白,舌淡胖,脉迟缓无力。


预防


行经泄泻应该如何预防?

1、经行泄泻与体质虚弱有关,尤其是牌和肾虚弱者,因此平时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发生。

2、经行泄泻者少食油腻不消化食物。医生用药时尽量避免润肠、滑肠之药,如桃仁、胡桃肉、芝麻、杏仁、柏子仁等。

3、经后可服健脾益肾中药调理,增强脾、肾功能,调整冲任气血平衡,能防止复发。

4、对经行泄泻久治不愈者,或症状明显加重者,应考虑肠道病变可能,作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或肠镜检查等。




治疗

行经泄泻中医治疗方法  

(一)  

【辨证】肝气虚寒。

【治法】益气健脾,涩肠止泻。

【方名】术苓固脾饮。 

【组成】白术30克,茯苓15克,人参15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肉桂1.5克,肉豆蔻1枚。

【用法】水煎服。 

【出处】《辩证录》卷十一。

(二)

【辨证】脾肾虚寒,命火不足。 

【治法】温肾暖脾,固涩止泻。  

【方名】四神丸。  

【组成】肉豆蔻(生用)60克,炒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吴茱萸120克。  

【用法】上为末,加红枣50枚,生姜120克,水煮至枣熟,去姜,以枣肉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时开水送下。  

【出处】《内科摘要》卷下。

治疗经行泄泻,应以健脾止泻为主,调经为辅。脾虚为主者可服用健脾丸或参苓白术丸;肝郁型者可服用痛泻药方;肾虚者需服用四神丸。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李祖长

李祖长 主任医师

煤炭总医院

中医科

擅 长:

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慢性结肠炎。尤其擅长...[详细]

郑邦本

郑邦本 主任医师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中医科

擅 长:

中医内科疑难病症的辨症论治[详细]

方勇飞

方勇飞 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

擅 长:

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