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介绍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疾病

疾病别名:
多变的未分类的抗体缺乏性疾病,原发性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就诊科室:
[内科] [血液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idiopathic late-onset Ig deficiency)也称原发性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多变的未分类的抗体缺乏性疾病。属于原发性体液缺陷病。

病因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原因不明。无明显的遗传倾向,也有同一家族几位同患本病的报道。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本病和IgA缺乏症可能与相同的易感基因即位于第6染色体Ⅲ类MHC区域的补体4A基因(C4A)有关。

症状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多数10~30岁发病,见于成年人,45%的病人于21岁前获得诊断。男女患者相当,家族中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球蛋白异常患者。

临床上表现对化脓性细菌高度易感,反复发生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反复发生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和肺炎,长期发病可导致慢性进行性支气管扩张症。口炎腹泻样综合征(Sprue-1ike综合征)表现较常见,大部分患者有腹泻、脂肪痢,有时有蛋白损失性肠病和吸收不良,部分患者可通过应用无谷胶饮食或忌用牛奶后获得改善。患者常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约为22%),如SLE、白癜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有作者报道,90%的患者有腹泻,常伴脂肪痢、胃酸缺乏和贾第鞭毛虫病;28%有支气管扩张和脾大;12%有甲状腺病;6%有干燥性角膜炎和恶性贫血。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生率也较高,如胃癌、结肠癌和直肠淋巴瘤等,尤其在50~60岁者。

另一个特征是常易出现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损害内未发现有微生物,常累及皮肤、肺、脾和肝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多数10~30岁发病,见于成年人,45%的病人于21岁前获得诊断。男女患者相当,家族中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免疫球蛋白异常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对化脓性细菌高度易感,反复发生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常反复发生鼻窦炎、支气管炎、中耳炎和肺炎,长期发病可导致慢性进行性支气管扩张症。口炎腹泻样综合征(Sprue-1ike综合征)表现较常见,大部分患者有腹泻、脂肪痢,有时有蛋白损失性肠病和吸收不良,部分患者可通过应用无谷胶饮食或忌用牛奶后获得改善。常易出现不明原因的肉芽肿,无干酪样坏死,损害内未发现有微生物,常累及皮肤、肺、脾和肝脏,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接种菌苗后几乎无抗体反应。迟发性皮肤试验反应较弱。组织病理检查 淋巴结缺乏浆细胞,可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但缺乏活力,十二指肠活检常发现兰伯贾第鞭毛虫,应用甲硝唑治疗可见改善。

检查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免疫学检查:一部分患者可并发胸腺瘤,周围血中T细胞正常,迟发性皮肤试验反应较弱。B细胞数正常或增高,但B细胞功能存在缺陷,如抗原刺激B细胞后可出现增大、分裂、形成粗面内质网和合成γ-球蛋白,但不分泌。血清IgG、IgM和IgA远低于正常,IgG含量为0.1~2.0g/L,大部分患者IgD正常。接种菌苗后几乎无抗体反应。

组织病理检查:淋巴结缺乏浆细胞,可见淋巴滤泡明显增生,但缺乏活力,十二指肠活检常发现兰伯贾第鞭毛虫,应用甲硝唑治疗可见改善。

鉴别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并发症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患者常易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约为22%),如SLE、白癜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贫血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一部分患者可并发胸腺瘤。

预防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应该如何预防?

加强护理和营养 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感染 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治疗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1.一般疗法

(1)加强护理和营养: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预防感染:应注意隔离,尽量减少与病原体的接触。

2.抗感染疗法 由于体液免疫能力低下,机体无法杀伤感染的病原菌,因此,一旦发生感染,应选择广谱抗生素。且因抑菌性抗生素不能阻止病原菌的扩散,故还应使用杀菌性抗生素进行治疗。

3.免疫替补疗法

(1)人血清γ-球蛋白:主要是使用γ-球蛋白进行替代或补偿疗法,可使患儿正常地生存,甚至活到成年。剂量每次100~200mg/kg,肌内注射,每月1次。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达3.0g/L时才有助于控制感染。因γ-球蛋白的半衰期为0.5~1个月,故以后按100mg/kg,肌内注射,每月1次即可维持其血清水平达2.0g/L。长期反复注射会引起注射局部瘢痕形成,偶见发热、皮疹、荨麻疹、哮喘和血压下降等休克样反应,应及时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2)正常人血浆:正常人血浆输注也有替代γ-球蛋白制剂的作用,剂量每次10ml/kg,每3~4周1次。

(3)人血丙种球蛋白:也可每月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600ml/kg,以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二)预后

使用γ-球蛋白进行替代或补偿疗法,可使患儿正常地生存,甚至活到成年。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王继军

王继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擅 长:

长期从事血液科临床医疗工作,专业特长:对白血...[详细]

苏庸春

苏庸春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

擅 长:

擅长治疗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详细]

赵治平

赵治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擅 长:

[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