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急黄介绍

急黄疾病

就诊科室:
[外科] [中医科] [普通外科] [中医科综合]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急黄病是指因温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证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或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发斑等。

病因

急黄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由于广范围的肝细胞坏死或急遽严重的肝功能破坏所致的凶险的临床综合征,是一切肝脏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结局。其发病机理错综复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治疗难度极大。尽管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领域尚未起主导作用,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疾病恶化,降低死亡率。

症状

急黄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舌红绛,苔黄腻或燥。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黄连解毒汤、栀子丸、神犀丹、安宫牛黄丸等。宜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与后世瘟黄相似。

检查

急黄应该做哪些检查?

暂无相关资料

鉴别

急黄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湿邪致病张仲景认为黄疸一病为邪气入侵,邪无出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肝胆疏泄失职,胆汁外溢,不循常道所致。在一系列致病因素中尤重视湿热之邪,在《金匮要略・黄疸病》强调:“黄家所得,从湿得之。” 又如“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即无汗、小便不利,致使湿热郁滞不解是产生黄疸的根本原因。“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可见黄疸的形成不仅与湿热有关,与寒湿也有关。湿热黄疸过用苦寒之品,或病人脾胃虚弱,或过食生冷,复感寒邪直伤脾胃;或长期过量饮酒,既病湿热,又病脾虚,加之久用苦寒,必伤阳气。寒为阴邪,寒性凝滞,使脾阳不振,水湿输布失调,肝胆疏泄失司,以致胆液不循常道,渗入血液,溢于肌肤而发生黄疸。迄今为止,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诸家多宗仲景之论,以“湿邪致病”为基本框架。

并发症

急黄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与后世瘟黄相似。本病常伴有急性、亚急性肝坏死,化脓性胆管炎及钩端螺旋体病之黄疸出血型等。

预防

急黄应该如何预防?

热毒与血淤互结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诊》谓:“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倾刻,故云急黄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谓:“凡遇时行热病,多必内淤发黄”。王清任《论痘非胎毒》篇也指出:“受瘟疫至重,瘟疫在内,烧炼真血,血受烧炼,其血必凝。”究其病因病机, 主要在于毒、淤为患,毒为致病之因,淤为病理产物, 两者又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以至热毒淤血胶结,内蕴脏腑,气机失调,腑气不通, 浊气上冲,恶症丛生。

湿热疫毒由口鼻内侵入里后,迅速从脾胃弥漫, 深入营血,导致煎熬熏蒸,炼血为淤;与血相搏,结而留络为淤;伤津耗液,阴伤血滞为淤;损络迫血,血妄离经为淤;壅滞气机,气滞血阻为淤。此都为因热致淤。同样瘀血的形成也可使邪热更盛。淤血内阻,则血脉不畅,影响体内脏腑气血经络相互贯通,壅阻气机,使邪热难以清解,热毒壅塞体内,无以发越外解,淤血越甚热毒越盛,愈壅愈盛、愈盛愈壅,造成恶性循环。热毒血淤是重型肝炎病理损害的物质基础是比较公认的看法。

治疗

急黄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治以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用犀角散、黄连解毒汤、栀子丸、神犀丹、安宫牛黄丸等。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程应东

程应东 副主任医师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普通外科

擅 长:

能独立完成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胃肠道疾病,胃...[详细]

杨连粤

杨连粤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普通外科

擅 长:

肝脏外科基础和临床研究。[详细]

王振军

王振军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擅 长:

在胃癌、结肠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