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肱骨髁上骨折介绍

肱骨髁上骨折疾病

就诊科室:
[骨科] [外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小儿最多见,约占小儿四肢骨折的3%~7%,肘部骨折的30%~40%,其中伸直型占90%左右。多发年龄为5~12岁。

当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时是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或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然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病因

肱骨髁上骨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肱骨髁上骨折多系间接暴力所致。

(二)发病机制

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系间接暴力所致。各个类型骨折损伤机制不尽一致。通常将骨折分为伸展型、伸展尺偏型、伸展桡偏型和屈曲型。

1.伸展型 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在肱骨髁上部骨折,骨折的近侧端向前移位,远侧端向后移位(图1)。骨折线方向由后上至前下方斜形经过。移位严重者,骨折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并对肱动脉造成损伤。骨折近侧端引起神经损伤多为正中神经、桡神经。

2.伸展尺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外侧,肱骨髁受力作用,使肱骨髁上骨折的远侧端向尺侧和后侧移位。内侧骨质可能部分被压缩,外侧骨膜有时尚完整(图2)。此类骨折的内移和内翻的倾向性大,骨折移位时必须加以整复,以避免肘内翻畸形。

3.伸展桡偏型 外力自肱骨髁部的前内侧,骨折后,远侧骨折端向桡侧和后侧移位;这种骨折不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图3)。

4.屈曲型 多系肘关节屈曲位,肘后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髁部,使之髁上部骨折。骨折远侧段向前移位,近侧段骨端向后移位。骨折线自前上方斜向后下方(图4)。

症状

肱骨髁上骨折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症状:

患者多见于儿童,有外伤史,伤后肘关节局部不能活动,肿胀明显。肘部骨性三角关系存在,表示未脱位。肘处于半屈位,肘窝饱满。且可在肘窝触到肱骨近折端。如因肿胀、疼痛重无法作仔细检查,应迅速拍X线正、侧位片以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

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单纯肱骨小头骨折,则在X线片上可以桡骨纵轴线不通过肱骨小头而确诊(图5)。在诊断中应注意桡动脉搏动及正中神经的功能。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诊断:

主要依据以下内容:

1.外伤史 以生活及运动意外为多发,且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2.临床表现 以肘部肿胀(多较明显)、剧痛及活动受限为主,并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损伤。

3.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4.影像学检查 常规正、侧位X线片即可确诊及分型。

检查

肱骨髁上骨折应该做哪些检查?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主要是X线检查:

对患者使用X线检查时,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鉴别

肱骨髁上骨折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肱骨髁上骨折主要需与肘关节脱位鉴别,其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肘关节可部分活动,肘后三角无变化,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肘关节弹性固定,肘后三角有变化,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3.在5~6岁以下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应注意和肱骨远端全骺分离相鉴别。因肱骨小头的骨化中心在1岁左右出现,而滑车的骨化中心在10岁左右才出现,故骨骺全分离在X线片无骨折线,桡骨纵轴线与肱骨小头关系不改,但与肱骨下端关系改变,肘部肿胀,环周压痛。

并发症

肱骨髁上骨折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是肱骨髁上骨折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其早期症状为剧烈疼痛,桡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末梢循环不良,手部皮肤苍白发凉,被动伸直屈曲手指时引起剧痛等,应立即将肘伸直,松解固定物及敷料,经短时间观察后血运无改善者,应及时探查肱动脉。痉挛的动脉可用温盐水湿敷,动脉用普鲁卡因封闭。确有血管损伤者,应行修补手术。前臂肿胀加重,骨筋膜间室压力高者,应切开骨筋膜室减压。

2.肘内翻 是常见的髁上骨折晚期畸形,发生率达30%。对肘内翻发生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骨折时肱骨内髁骺线发育不均衡;骨折远折段旋转未矫正;或在复位后由于前臂的自然旋前位及与上臂形成一向内侧的夹角,又导致旋转移位;尺偏型骨折未能矫正,因尺偏发生率高,故要求对尺偏型骨折应准确复位或矫枉过正,使之轻度桡偏。在整复骨折复位后1周,拍X线正位片,根据骨痂在骨折端内、外分布情况预测肘内翻发生与否,若预知有肘内翻发生,在充分麻醉下手法轻揉折骨矫正于伸直位固定。肘内翻畸形并不影响肘关节的伸屈活动,但影响外观及患者心理。畸形超过20°以上,伤后1~2年畸形稳定则可行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术矫正。

3.肘外翻 肘外翻很少发生,可见于肱骨外髁骨折复位不良病例。严重时引起尺神经炎,应及早行神经前移或截骨矫正术。

4.神经损伤 正中神经损伤较多见,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少见,主要因局部压迫、牵扯或挫伤,断裂者少见。随着骨折整复大多数于伤后数周内可自行恢复,若伤后8周仍无恢复,可考虑手术探查并作适当处理。

5.肘关节骨化性肌炎 在功能恢复期,强力被动伸屈肘关节,可导致关节周围出现大量骨化块,致使关节又肿胀,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减少。遇此种情况,应立即停止被动牵拉关节,并应制动数周,以后再重新开始主动练习关节屈伸活动。在儿童很少有手术切除增生骨性组织的必要。

预防

肱骨髁上骨折应该如何预防?

本病是由于外伤性因素引起,无有效预防措施。平日注意生产生活安全,避免创伤是关键。

在防治方面最关键是要尽量早诊断、早处理;骨折复位后应密切观察肿胀疼痛以及末梢循环情况,如果发现远端血运障碍,及早手术;肘部肿胀明显时,切断肱二头肌腱膜减压;髁上骨折易采用克氏针交叉固定,减少手术创伤。

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需根据病情的不同给于相应的治疗: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二)预后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过程中,血管、神经、骨髂并发症比较多,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并发症发生或形成,需立即或后期手术治疗,尤其后期手术治疗,其效果很难满意。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彭亦良

彭亦良 副主任医师

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骨科

擅 长:

创伤骨科、小儿麻痹后遗症、脑瘫后遗症及骨肿瘤...[详细]

林进

林进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骨科

擅 长:

各种膝关节、髋关节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各种疑难...[详细]

孙天胜

孙天胜 主任医师

北京军区总医院

骨科

擅 长:

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特别是治疗脊柱...[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