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低血糖症介绍

低血糖症疾病

疾病别名:
饥厥,食厥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 [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症。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

病因

低血糖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主要有:


(一)空腹低血糖:见于


1. 葡萄糖利用过度;


(1)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瘤;肥胖型糖尿病人的新生儿(母亲有高胰岛素血症);药物(如过量应用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水杨酸盐、心得安、双异丙苄胺、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胰岛素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2)肿瘤:如巨大间质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肿瘤及淋巴肉瘤等。


 2. 葡萄糖生成不足:


(1)内分泌疾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减等。


(2)肝糖原累积病。


(3)严重肝病及肝淤血。


(4)晚期肾病。


(5)半乳糖血症(因半乳糖1磷酸尿嘧啶核苷转化酶缺陷,使半乳糖不能转化为葡萄糖)。


(6)其他:长期酗酒(抑制糖原异生);脓毒血症;饥饿;恶液质;剧烈运动等。


(二)餐后(反应性)低血糖:见于


1.功能性低血糖(情绪不稳定和神经质,中年女性多见)。


2.滋养性胰岛素功能亢进 :如胃切除手术的一倾倒综合症;幽门成形术及胃空肠吻合术后。


3.儿童特发性自发性低血糖。


4.轻型早期糖尿病(胰岛素峰值延迟)。

症状

低血糖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一.病史、症状及体征:


取决于低血糖的速度、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女性耐受力较强)及原发疾病。


1.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经兴奋症群, 如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震颤,一过性黑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亚急性及缓慢血糖下降者呈脑病症状, 形式多种多样,但同一病人每次发作往往呈同一类型的症状。 多数病人表现为大脑皮层及(或)小脑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涣散、 定向障碍、震颤、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人格改变(哭、吵、闹、 骂)、奇异行为、共济失调等,最后木僵昏迷。 长期严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害。


二.辅助检查:


1.发作时血糖

检查


低血糖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检验


测空腹及发作时血糖,血胰岛素、C肽水平,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血胰岛素/空腹血糖),必要时做饥饿试验(禁食12~72h是否诱发低血糖)和胰岛素释放抑制试验(静滴R10.1U/(kg?h),比较注射前后血清C肽水平)。


2.腹腔B超检查


必要时作。


3.X线检查


怀疑胰岛素瘤的患者,可做腹部CT,特别是胰腺CT,门静脉及脾静脉导管取血测定胰岛素,选择性胰动脉造影。


鉴别

低血糖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应确定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低血糖及其病因,临床上最常见的低血糖顺序为功能性、胰岛素瘤、 早期轻症糖尿病。器质性者多为空腹低血糖,发作时间较长(大多>30min),且多呈顽固性、进行性、 罕见自愈。功能性者多有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症状,餐后1-4h发作,每次发作

并发症

低血糖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低血糖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至生理低限以下。早期识别本症,及时治疗甚为重要,可以治愈。严重而长期的低血糖症可致广泛的中枢神经损害,造成不可逆性神经病变,甚至死亡。


预防


低血糖症应该如何预防?


注意事项:


一、一日三餐必需有规律。尽可能少吃或不吃零食,人是铁,饭是钢,大米饭才是我们的必需食物。适当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同时每天也要有足够的饮水量,多吃蔬菜水果。


二、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7~8小时为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培养乐观的生活情绪。


三、早晚出行需保暧。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棉上身”,衣服也不可一次增加过多,对大多数身体状况较好的人,适当冻一冻,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四、户外运动多坚持。重视耐寒锻炼,增强体质。


五、室内通风换气莫忘记。以上仅从平时的衣、食、住、行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如果经常性的晕倒,需到医院检查治疗。对个别体质较差的同学来说,若在学习工作中出现心慌、头昏、眼前发黑、出虚汗等症状时,请立即告诉你周围的同学或朋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治疗

低血糖症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1.避免诱发因素


(1)饮食不当:饮食无规律,进主食量突然减少;注射胰岛素或口服磺脲药物后,进餐时间延迟;过量饮酒、吸烟。


(2)运动不当:运动量突然增加,或运动时间延长至胰岛素作用高峰期,空腹洗澡。应避免在胰岛素高峰期运动量过大。


(3)合并肾动能不全:因胰岛素代谢障碍、肾糖异生减少、热量摄入少等原因,晚期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低血糖。此期胰岛素用量应适当减少,使血糖控制在稍高的水平。


(4)脆性糖尿病病人:因胰岛功能完全丧失,血糖极不稳定,易发生低血糖与高血糖交替出现。应尽量生活规律,处于平静状态。在用胰岛素时加用双胍类药物,或安置胰岛素泵。


2.合理用药 用药不合理是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对于糖尿病的治疗要个体化,不同的时期病程的长短,合并并发症的不同,以及年龄、体形等的差异,选择应用针对性的降糖药物。应严格掌握各种降糖药物的适应证。


(1)初发的2型糖尿病,一般首先非磺脲类药物,待用药1~2周,复查血糖控制不理想者,再加用磺脲类药物。根据对药物的反应,若血糖下降幅度较大,选用短效、缓和的药物,如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血糖下降幅度较少,选用中、长效,较强的药物,如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等。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剂量。


(2)肾功能不全者,尤其是Ⅴ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由于存在自主神经病变,肾脏糖异生作用减退,极易发生低血糖,因此,应避免用药剂量过大,作用过强。


(3)对于接受胰岛素治疗后的1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数天后易发生低血糖,这种低血糖常发生在血糖控制后不久,此时胰岛素用量要及时减少,当血糖控制接近正常时应经常询问病人有无饥饿感,或评出偏低血糖先兆。


(4)对于病史长,年龄较大,有自主神经病变,冠心病的病人,不要强求其血糖完全正常。


(5)病程较长。胰岛功能差,基础分泌量缺乏,短效胰岛素用量不足,血糖不降,用量加大又易发生低血糖,尤其是短效胰岛素三餐前用,常空腹血糖高,误认为胰岛素用量不足,反复加量,引起夜晚低血糖,此时,应在晚间或餐时给予中、慢胰岛素锌,也可以用双胍类降糖药使血糖稳定。


(6)预防糖尿病病人严重的低血糖,最好的方法是安装胰岛素泵。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冀秋娣

冀秋娣 主任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代谢病科

擅 长:

擅长心律失常,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的诊治;心室...[详细]

戴为信

戴为信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内分泌科

擅 长: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瘤、甲状腺囊肿、亚急性甲...[详细]

贾伟平

贾伟平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擅 长:

糖尿病的个体化诊断治疗;肥胖和代谢综合症(即...[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