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首页 > 疾病信息 >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介绍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疾病

疾病别名:
不稳定性血红蛋白病
就诊科室:
[内科] [血液内科]
相关疾病:
相关症状:

疾病介绍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α或β珠蛋白链氨基酸组成改变致使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不稳定,发生变性和沉淀,形成红细胞内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称不稳定血红蛋白。

病因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α珠蛋白基因或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相应珠蛋白链氨基酸成分改变。部分患者的突变基因继承自父母,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另有部分患者无阳性家族史,其基因突变可能是自发的体细胞性基因突变。至今所发现的病例均为杂合子,尚未发现纯合子患者,偶见双杂合子患者,这可能与本病少见有关,也可能与纯合子难以生存有关。

(二)发病机制

珠蛋白链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对维持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珠蛋白链氨基酸的替代、插入或缺失可改变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已知下述改变可导致不稳定血红蛋白的产生:①与血红素结合的氨基酸被替代,使血红素易脱失,如Hb Hammersmith;②非极性氨基酸被极性氨基酸替代,改变了血红蛋白构形,如Hb Bristol;③氨基酸替代发生在α1链与β1链接触处,使珠蛋白链间连接不稳,如Hb Philly;④氨基酸替代发生在α螺旋第3位,使螺旋易折断,如Hb Duaree;⑤氨基酸替代发生在β和ε螺旋接触处,影响了血红素与珠蛋白链的结合,如Hb Sayannah;⑥氨基酸的缺失或插入发生在α螺旋关链位置,使血红素易自珠蛋白链上解离,如Hb Neteroi。上述各种改变可使血红蛋白变为不稳定而发生沉淀,在红细胞内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上,使膜的变形性降低,变为僵硬,最终在微循环中、尤其在脾脏内破坏。

症状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不稳定血红蛋白有百余种,不同的不稳定血红蛋白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多数不稳定血红蛋白患者由于骨髓红系代偿性增生而不出现贫血,或仅有轻度的溶血性贫血,但当发生感染或服用氧化剂类药物时,不稳定血红蛋白沉淀加剧,溶血性贫血加重,患者往往因此就医而明确诊断。γ链异常患者在出生时可有溶血性贫血,而后γ链逐渐被正常β链取代,6个月后溶血性贫血逐渐消失。β链异常患者在出生时正常,而后γ链逐渐被异常β链取代,0.5~1岁后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少数不稳定血红蛋白(如HbDuaree)的氧亲和力高于正常,向组织释放氧减少,故引起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达正常血红蛋白浓度上限或稍高于正常。除贫血外,患者还可有黄疸、脾大。若不稳定血红蛋白被氧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则出现发绀。

对原因不明的先天性非球形溶血性贫血患者均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证明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存在。若发现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异常,对诊断也很有价值。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确定不稳定血红蛋白病诊断后,若要了解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异常存在,需作有关珠蛋白链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检查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外周血 血红蛋白正常或降低。红细胞呈低色素性、大小不均,可见多染性、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可不与贫血平行,特别当不稳定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高时,可无贫血而网织红细胞计数增多。

2.热变性试验、异丙醇试验及乙酰苯肼试验 热变性试验易有假阳性,需作正常对照。异丙醇不仅使不稳定血红蛋白沉淀,也可使HbF沉淀,应注意鉴别。用0.1%乙酰苯肼并在37℃温育2~4h,可诱发变性珠蛋白小体形成。在切脾后患者的周围血红蛋白中易见到变性珠蛋白小体。

3.血红蛋白电泳 在鉴定不稳定血红蛋白上作用有限,因为大多数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泳动速度与正常血红蛋白无异。

4.氧解离曲线检查 可发现不稳定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是否异常。

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做心电图、B超、X线、生化等检查。

鉴别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并发症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胆石症、感染、急性溶血性危象是本病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应及早给予治疗。

预防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应该如何预防?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珠蛋白基因突变使α或β链上的氨基酸发生替代或缺失而导致分子结构不稳定的Hb。目前已发现的不稳定血红蛋白已超过130种,其中除极少几种外,绝大多数发生轻 重不同的溶血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中的α链聚合体,α地中海贫血中的HbH(β4)和HbBarts(γ4),也是不稳定血红蛋白。

本病发生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珠蛋白链中氨基酸的替代或缺失发生在能影响血红素与珠蛋白正常连结的关键部位,使珠蛋白与血红素连结减少或不能连结。失去血红素连结的珠蛋白在37℃时很不稳定,能发生变性和沉淀,形成不溶解的包涵体,即变性珠蛋白小体,附着于红细胞膜内面。这种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差,当流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微循环时,则被扣留,附着的变性珠蛋白小体连同一部分细胞膜被吞噬掉,红细胞由于细胞膜减少而变为球形,球形红细胞和变形能力差的红细胞均易被脾脏破坏,寿命减短,发生溶血性贫血。以上为不稳定血红蛋白的常见成因。此外,在珠蛋白螺旋段上的氨基酸发生替代;α1β1接触面上氨基酸的替代和珠蛋白链上氨基酸的缺失均可使血红蛋白分子变得不稳定。

治疗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异常血红蛋白不下数百种,在人群中每千人中都会发现几例,其中多数并无任何病状,有些类型病情也较轻微,仅有极少一些类型病情严重,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正常血红蛋白参考值为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则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儿童:110~160g/L

很多异常血红蛋白病患者经过治疗都能恢复到以上标准,因此,对于大多数异常血红蛋白症患者,应该尽量减少其心理负担,鼓励患者正确对待人生。

对于有严重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劝告避免生育,如病人坚持要求生育,应推荐到专门不稳定血红蛋白病实验室进一步检查,鉴定变异类型,进行产前诊断,以确保真正做到优生。 [1]

向全国2万专家即时咨询

我要提问

更多>>

推荐专家

王继军

王继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血液内科

擅 长:

长期从事血液科临床医疗工作,专业特长:对白血...[详细]

苏庸春

苏庸春 副主任医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血液科

擅 长:

擅长治疗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详细]

赵治平

赵治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血液内科

擅 长:

[详细]

更多>>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