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功能性饮料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健康

标签:健康 饮食 功能饮料

功能性饮料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健康
功能性饮料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健康

  现在一走进超市各式各样的饮料琳琅满目,并且逐渐趋向于“健康牌”,“补充维生素”、“补充氨基酸”、“美容养颜”的招牌打得越来越响亮。那么从营养本身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功能饮料是否又真的有着这些神奇的健康功效呢?

  功能饮料消费量的增加或许会给公众健康带来威胁,在年轻人当中风险更为明显。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办事处的研究人员在《公共卫生前沿》期刊上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功能饮料是指不含酒精,但含有咖啡因、维生素以及牛磺酸、人参、瓜拉纳等一系列“功能成分”的饮料。这些产品常以“激发能量”、“提高机体活力以及大脑运行能力”作为卖点。

  研究对功能饮料的健康风险以及有关政策总结称:“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可以看出,科学界以及大众对功能饮品的担忧确实得到了广泛证实:大量摄入这些饮品会对健康产生潜在的不良作用。”

  功能饮料在1987年进军欧洲市场,在那之后它逐渐遍及全球并兴旺发展。2008年~2012年间,功能饮品的销售量在美国以每年10%的速度迅猛增长,在2006年一年内就有近500个新产品入驻美国市场。据欧盟食品安全局估计,有30%的成年人,68%的青少年以及18%的10岁内儿童都在消费功能饮料。

  高咖啡因的威胁

  功能饮品的部分风险来自于其中的高咖啡因含量。人们可以很快地将功能饮料一饮而尽,而不像对待热咖啡那样小口慢品,这样的喝法就容易引起咖啡因过量。一项研究表明,在欧洲,功能饮料所提供的咖啡因在总咖啡因摄入量中占的比例,儿童为43%,青少年为13%,成人为8%。

  研究表明,过多的咖啡因摄入会引起心悸、高血压、恶心、呕吐、抽搐、精神异常等症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致命。在美国、瑞典以及澳洲,已经有数个因过度饮用功能饮料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报告。例如,一位健康的28岁男性在喝了7~8罐功能饮料并参加摩托车越野赛后发生了心跳骤停。

  还有研究发现,相比其他同龄人,经常摄入功能饮料的青少年更容易做出寻求刺激、滥用药物、狂欢醉酒等危险行为。

  功能饮料混搭酒精,风险更甚

  根据报道,在喝功能饮料的年轻人(18~29岁)中,有70%会在喝功能饮料的同时喝酒。大量研究显示,这样的“混搭”比单纯喝酒更加危险。例如,一项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把功能饮料与酒一起喝的人们与只喝酒的人相比酗酒情况更严重,他们也更容易经历了醉驾、受伤等不良后果。这可能是因为,这些饮料的兴奋作用使人们更难意识到自己已经喝醉了。

  根据资料,在2010年~2011年,毒物信息中心共接到4854个有关功能饮料的咨询电话,其中40%是功能饮料与酒类同饮。澳洲类似的研究也显示,有关部门收到的有关功能饮料的咨询电话呈增长趋势。布雷达等人表示,欧洲也需要进行类似的调查研究。

  在欧盟任何国家都可以买到功能饮料,但其中有几个国家已经对其销售进行了限制,例如限制儿童的购买。匈牙利自2012年起对功能性饮料征收公共健康税;瑞典部分品种的功能饮料只能在药店购买,而且不允许商家向儿童出售。

  未来该做些什么?

  “与酒精和烟草不同,功能饮料并没有根据年龄采取销售限制的政策。而另一方面,已有证据表明这些产品可对儿童造成潜在危害。在未来,这可能造成显著的公共健康问题。”

  饮料中维生素人工合成

  提醒消费者在买此类营养素饮料时,要注意观察包装上是否有QS标志或是保健品“蓝帽子”标志,因为此类产品只能作为食品或保健品进行销售,若两者皆无,则可肯定为伪劣产品。此外,如果商家宣传其功能,如减肥瘦身、美容等,则必须申请保健品批号,否则就有违规之嫌。同时,不建议消费者通过此种方式去追求所谓“健康”或是美容减肥的效果,即便要喝,都要控制量,多喝无益,最好就是不喝。

  维生素饮料中添加的维生素大都是人工合成的,与蔬菜水果中所含的维生素并不不相同,水果中的维生素是天然的,除了含有维生素外,还含有有益健康的植物活性物质,这是饮料所不能提供的,因此,用维生素饮料代替水果亦是不可行的。每个人选用的同时需要擦亮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