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关注

李先海教授专栏之岳美中排石奇方的应用体会

标签:泌尿系结石 岳美中排石奇方 李先海教授

  甘露消毒丹出自清末著名温病学家王孟英的《温热经纬》。该方由滑石粉、茵陈、石菖蒲、川贝母、藿香、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组成。用于治疗湿温初期,邪在气分而证见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痠咽肿,身黄颐肿,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畅,便热臭气,苔白或黄腻等证。笔者在临床中将此方加减应用于肝炎,湿温、痢疾、口疮等收效甚佳,兹举数例如下:

  一、肝炎

  女孩杨某,15岁,1998年5月就诊。患者其母代诉:一月前,因着凉出现吐泻,自服藿香正气水两天而愈。三天后,感四肢痠软无力,胃部略感不适,厌油腻。当时因上学未予重视,10余日病情加重,在某卫生院输液治疗(药物不详)两天无效,反而出现腹胀便溏,头痛身倦,食欲锐减,延余诊治。查体:T37.4℃,面色暗黄,痛苦病容。舌苔黄腻,巩膜不黄,脉象濡缓。嘱其化验检查,次日报告为甲型肝炎,肝功能受损。辨证分析为湿性重浊,凝滞,阻碍气机,以致清阳不升,故头重体倦。湿为阴邪,伤及脾阳,以致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腹泻便溏。湿浊蕴郁,故苔黄腻,湿重致肝郁脾虚则脉濡缓。治法:化浊利湿,清热解毒。方拟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茵陈15g, 白豆蔻8g,滑石粉15g(包煎),黄芩10g, 连翘10g,石菖蒲6g,泽泻6g,木通5g,藿香10g,猪苓10g,青蒿8g,虎杖15g。服两剂后病减

  岳美中排石奇方组成:金钱草210克,石苇60克,泽泻12克,鸡内金12克,川牛膝10克,茯苓12克,海金沙30克,滑石粉15克,车前子15克(后三药均包煎),甘草6克。水煎服,主治泌尿系结石。

  岳美中先生此方之组成可谓深有法度,以大剂量金钱草清热利尿,活血化瘀,通淋排石;以六一散加车前子、泽泻通利滑窍;海金沙、鸡内金除通淋排石以外,尚有一定溶石之功;以川牛膝活血祛瘀,导药下行,兼具护肾;更有石苇利水通淋,祛瘀消石;茯苓淡渗利湿,助水推舟。仅仅十来味药,各司其责,互相呼应,效专力宏。

  该方结构谨严,组织有法,可以作为宗方使用。但临床上根据实际情况亦不可拘泥,可随症加减,灵活变通。根据笔者心得,兹总结如下:

  一、选择适应症:结石直径最好在0.8cm以内,或在0.8cm以上而不适宜或不愿意接受碎石或手术的病人。

  二、该方多寒凉之品,若病人热象不显,为防寒凉太过,可酌情加肉桂少许以制之。

  三、兼有瘀象者可加桃仁,红花。血尿者加琥珀、白茅根和小蓟。兼疼痛者加川楝子、郁金、玄胡等。

  四、肾、输尿管结石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积水,可加益母草60~100克,协助活血利水,常常效如桴鼓。

  五、气虚者可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熟地、当归。以助排石之力,收全功而不伤正气。

  六、如果情况允许,在服中药的同时,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续五天,并嘱病人多跳跃运动,旨在松弛与扩张输尿管,从而借重力而助下石。

  七、如果病人身体强壮,欲求速功,尚可加王不留行、急性子、冬葵子等共奏排石之功。

  八、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每日服食核桃肉,温肾护肾,大有裨益。

  九、本方合大柴胡汤加减使用,治疗胆系结石,亦屡建奇功。

  ,续服七剂诸证消失而告愈。

  二、湿温

  患者男性,40岁。于90年8月就诊,因发热头痛,肢痠,胸闷,恶呕,溺赤10余日,经他医门诊治疗三天,通过抗感染补液,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而延余诊治。查体见上述症状加重,神情淡漠,纳差,口渴不欲饮,面色黄垢,两眼乏神,苔黄而浊腻,脉濡缓。证属湿热

  郁阻,阻闭清阳。上下遏阻则胸闷而恶呕、溺赤。热蒸于内,脾气受困则发热头重,纳差而肢体痠重。舌苔浊腻为湿热挟秽浊所致。治宜芳香化浊,清热利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茵陈20g,白豆蔻10g,连翘10g,苍术8g,滑石粉15g(包煎),藿香15g,黄芩12g,石菖蒲10g,姜半夏10g,木通6g,竹叶10g,茯苓12g,甘草6g。服五剂后病情明显减轻,恶呕消失,知饿能食。遂宗原方去姜半夏,石菖蒲,加厚朴10g,神曲10g,连服五剂告愈。

  三、痢疾

  患者刘某,男,42岁。2004年10月就诊。患者于旬日前上餐馆吃饭,以凉拌菜合卤菜为主,饮扎啤一罐。当晚即感胃中不适,继则腹鸣腹痛,遂自购藿香正气液口服。翌日,腹痛腹鸣加重,并出现频繁腹泻,伴里急后重,大便呈粘冻样,红白相兼。至中午已腹泻十余次。经某医院诊断为菌痢,静脉给予头孢呋辛及左氧氟沙星,内服泻痢停无效。求治于余。刻诊时证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便下脓血,里急后重,一日达20余次,伴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大肠,热扰伤津,故见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湿热壅滞,气血瘀阻,气伤则白冻出,血伤则红冻出。肠道气机不畅故腹痛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赤。舌质红为热象,苔黄腻为湿热并重,脉滑数为湿热蕴结。治宜清热解毒,行气化湿。方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藿香10g,滑石15g(包煎),木通6g,黄芩10g,连翘10g,石菖蒲10g,黄连10g,木香6g,地榆20g,银花炭20g,甘草8g。服两剂后症候大减,大便减少十余次。遂宗原方去木香,加马齿苋50g,赤芍10g,续服三剂告愈。

  四、口疮

  患儿,男,4岁。2007年五月就诊,患儿初患外感高热不退,经某卫生院输液加对症治疗转为低热,并出现大面积口腔溃疡,流口水,哭闹不安。大便稀,日2~3次,舌苔淡薄而腻,证属湿热郁阴三焦,湿遇热伏致脾胃湿热蕴蒸。脾气通于口,故发之为口疮。治宜宣扬气机,清利湿热。给予甘露消毒丹加减。方为:白豆蔻6g,滑石10g(包煎),黄芩6g,连翘6g,藿香6g,木通2g,淡竹叶10g,黄连3g,石斛8g,甘草5g,水煎凉服。两剂热净症减,共服四剂而愈。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中讲到病机十九条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为土之气,土为火之子,故湿每能生热,热亦生湿。而湿气秽浊粘滞,一旦为病邪则缠绵难去。春夏之季,正处湿气旺盛蕴蒸之际,若调理不当,贪凉居湿,既易感外邪,亦易产内热,由此而致伤湿。湿热诸证,临床较为常见。而甘露消毒丹方中藿香、白豆蔻、石菖蒲芳香化浊;黄芩、连翘清热解毒;薄荷、川贝、射干宣肺解郁,使气化则湿易自化;茵陈、滑石、木通通利渗湿。诸药配伍,淡渗分利湿热,芳香化浊辟秽。三法齐备,有以清热为主,渗湿为辅,芳香为佳,主次分明。用治湿热秽浊之邪多获良效,也屡建异病同治之功。